企业“走出去”巨大利好——人民币加入SDR
长沙市商务局 文解亮
2015年12月7日
美国东部时间今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执行董事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过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也就意味着“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目标在还未进入“十三五”就提前完成。我省想走出去的广大中小企业非常关心人民币国际化问题,那么我们一起来分享人民币加入SDR的便利。
- 认识一下SDR
SDR虽然属于一种储备资产,但不能直接当外汇使用,必须在IMF兑换成一篮子货币才能使用。历史上,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特别重要作用的国家,其货币在国际上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是美元、马克、欧元、英镑、日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根本原因。现在,轮到了人民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随着中国的企业和资本不断“走出去”, 人民币在全球各种场合得到使用。目前,全球共有189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和投资货币。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第六大国际银行间贷款货币和第七大国际储备货币。综合来看,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人民币已经自发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全世界那些接受用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人民的愿望。SDR篮子里有了人民币,那么国际支付中经常用到人民币的国家就可以方便地在IMF那里直接用SDR兑换到人民币,既方便了成员国企业的对外贸易,也有效地提升了IMF自身形象和办事效率。
- 人民币加入SDR的意义
首先,加快人民币在多边使用、国际投融资、跨境资产配置、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实现突破,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入货币篮子后,人民币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可以分散过渡依赖美元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承担更多责任,影响力也将与自己的经济实力匹配,这将赋予人民币更多的积极因素,反过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有助于推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再平衡。当然,对于我国来说,不断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要求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正式上线,开始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搭建一条“高速公路”,将全球人民币使用者方便地联结起来。
其次, 推动IMF治理机制改革,促进国内金融改革,倒逼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我国和世界经济金融体系 是双赢的结果。“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我国要“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让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对于银行业来讲,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加频繁互动,将使得我国汇率与利率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对商业银行意味着更多挑战。而我国境下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需要认真进行梳理。
再次,节省了全球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的成本,畅通了人民币结算渠道。国内居民出境旅游、探亲、留学等使用人民币将会非常的便利。在国际化进程中,随着人民币计价功能的扩大,如实现国际贸易中能源、矿产、粮食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不仅能够规避汇率波动对国内通胀的影响,而且能减少因结汇、购汇等带来的企业交易成本,进而进一步降低老百姓消费这些商品的生活成本,增强老百姓的有效购买力,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此外,这也将有助于拓宽国内居民投资海外渠道。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居民投资海外证券或者其他金融产品的审批制度正在进行有序改革。以后,国内投资者不仅可以配置国内股票、国内资产,还可以更方便地配置海外资产,对资产的安全以及保值增值都有很好的保障。
- 人民币国际化助力走出去仍须努力
一是要继续深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合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打造有力的宏观货币环境。近年,我国在G20和IMF体现的国际责任不断增加。IMF与我国的高层互访,中国学者官员任IMF主席助理,承担人民币升值,未来市场更大的开放等等都显示出我国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贡献。如今人民币也已经进入SDR篮子。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世界货币体系的优化和丰富。如此推进下去,我国企业才能更深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
二是要强化国内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强力后援支撑。 国际货币体系是个动态循环系统,没有稳健的国内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就会险象环生。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稳定度、资本控制、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仍有待改善和提高。尽管QFII和QDII制度提升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但是,人民币自由流通还存在一些障碍,资本账户下的外汇交易依然严管;人民币稳定性较强,但央行实际独立性还有提升空间;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成长,但民间资本远未盘活,市场规模增长缓慢,。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顺利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深耕国内金融市场是必然的选择。
三是要改进跨境人民币结算监管模式,控制违规套利,规范人民币跨境结算。因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境内外利率差异较大,一些人民币跨境结算产品被部分企业利用套利,对此应高度警惕,及时采取防范和惩治。首先,建立央行、商务部、银监会、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监管架构,协调管理,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模式,从根本上缩小市场差异,压缩套利空间。其次,加强真实审核,明确以人民币体现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债务关系,规范转口贸易和离岸账户的人民币收付汇行为,强化外商投资企业办理人民币外债的审计等;再次,加强监测分析,综合估计人民币结算对贸易顺收、顺差差距的贡献度,减少非正常人民币跨境支出对境内银行售汇的替代,根据银行信贷扩张速度及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引导境外人民币回流的节奏和规模。
四是要科学引导助力企业跨境人民币交易,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与信誉。单一企业资源有限,我国应该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各相关部门、服务机构等的政策、信息优势,共同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政府可通过在境外援助、合作或集中采购中使用人民币交易,及时推广人民币跨境交易的大企业、大项目示范效应,引导更多中小型企业分享人民币结算的优势等方式发挥主导作用。金融服务机构应
及时跟进,提供更多专业服务工具和平台,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业务的专业化水平。
对走出去的企业而言,人民币国际化最实际的作用,就是实现人民币计价结算,国家大力推动这一战略,也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使用,“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有更多机会在海外业务拓展中直接使用人民币,避免外汇风险。虽然这一进程任重道远,但我国若能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国内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扎实地推动对外开放,这一愿望终会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