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Trans-Paf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 协议假如成功签订,势必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贸易协定之一。这项协议旨在促进区内贸易与投资、推动创新与经济增长,以及支持就业。参与磋商的国家,目前包括澳洲、汶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美国和越南。不久前,日本加入今年7月在马来西亚进行的第十八轮磋商。现在主导TPP磋商的美国,本身已跟澳洲、加拿大、智利、墨西哥、秘鲁和新加坡订有自由贸易协定(FTA),并有意和汶莱、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或越南建立类似关系。
TPP现况及近期发展
TPP协议一经签订,对投资以至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势必影响深远。现在TPP是奥巴马政府亚太经济政策的基石,也是美国政府「转向亚洲」(pivot to Asia) 策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这项策略正反映出亚洲对美国出口活动以至整体经济均日益重要。日本的参与,毫无疑问增加了TPP磋商对美国的重要性。日本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在加拿大、中国和墨西哥之后,占美国贸易总额约6%。
一项全面的TPPf协议将消除大部分妨碍贸易和投资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为建立庞大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铺路。 日本加入后,TPP国家合计占全球GDP约38%,占全球贸易26%比重。
此外,南韩、印尼、泰国、菲律宾甚至中国,都曾对成为TPPf协议成员表示不同程度的兴趣,令TPP显得更加重要。假如协议定案可以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事项,其他国家对加入TPP的兴趣势必更大。在这情况下,多个拉丁美洲国家,包括数个已和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例如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巴拿马,亦可能有兴趣将来成为TPP伙伴国。
现时,TPP的准成员国希望达成一项包含5项明确要务的协议。首先是创造全面的市场准入,消除妨碍贸易和投资的关税及其他壁垒。第二,缔结全面的区域协定,便利TPPf成员之间的贸易以及生产和供应链的发展。第三是探讨法规协调、竞争力和商业便利等范畴的贸易事项,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第四,协定须考虑到已在全球贸易出现的挑战,包括环保意识增加以及数码经济的发展。最后一项要务是,签署国须制订一项可以与时并进,因应需要而更新的协议。这样,协议可以配合各方共同关注的新诉求,或是全球贸易和技术的发展而演进。
磋商中备受关注的贸易事项之一,就是协调法规,令TPP国家之间的贸易更便利和有效率,同时缔造能大举促进区内贸易的必要条件。磋商国希望藉着消除不必要的壁垒、减少区内各种标准的分歧、提倡透明度、以更便利贸易的方式进行监管程序、消除测试和认证的冗赘之处,以及就特定的法规监管事项加强合作,去处理法规及非关税限制问题。
TPP协议带来的经济及非经济裨益
TPP协议和其他自由贸易协定一样,主要带来两方面的裨益。对TPP成员国来说,经济融合深化的好处包括更高经济增长、竞争增加、规模经济效益更佳、生产成本下降,以及效率上升和缔造经济福祉。至于非经济裨益,TPP协议有助成员国之间加深了解,建立更紧密的社会联系;进一步来说,相信亦有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
当TPP成员国撤除贸易壁垒后,市场得以扩大,成员国内的企业便有机会销售至一个更大、更融合的市场,营运规模亦得以提升。一个经济体内的采购者将可自由地转向来自其他成员国的供应商购货,毋需购买本产货品 (有助创造贸易) 或从非TPP成员国进口货品 (有助贸易分流) 。要衡量TPP协议的整体影响力,可以综观集团内部贸易(TP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以及集团对外贸易(TPP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有何转变来评估。
与此同时,贸易往来的转变,可以导致TPP成员国的生产地点迁移,至于迁往何处,很大程度上是由成员国的相对优势、产业集群的存在来决定;此外,跟外商直接投资有关的技术转移也可能是决定因素。
TPP可能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TPP协议会否影响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以及中国向其他TPP成员国的出口,很大程度上视乎市场准入规定涵盖的范围和范畴。假设所有或大部分源自TPP国家的产品均有资格享受美国的关税优惠。不过,关税分阶段撤销的时间表,预期会因应产品的敏感程度而异,由即时享受免税待遇,以至在15至20年内逐步实施,不一而足。中国作为局外者,并无资格享受这些税项优惠,其出口竞争力势必面临下降危机。
在这背景下,其他出口地如越南便有机会增加在美国纺织品、服装及鞋类市场所占的份额,中国和其他主要供应地的份额却可能减少。以价值计算,现时越南是美国第二大纺织品及服装供应地,2012年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总值7%;中国仍是最大供应地,占39%。越南作为中国以外的其他供应地,可以提供比中国出口货便宜的产品;以前被美国征收高昂进口税的越南产品,将有机会增加出口数量。鞋类市场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目前,越南在美国进口鞋类市场的占重居于中国之后,2012年占美国进口鞋类总值10%,中国占72%。假如TPPf安排能提供足够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越南也有机会在其他多个产品范畴取得优势。
除了越南,其他TPP成员国如马来西亚和日本,也可能在某些产品范畴对中国构成更大的竞争压力。举例来说,马来西亚有机会在某些服装市场取得显着优势。至于日本产品,虽然不少已经享有美国提供的低税优惠,但假如在其他产品范畴获得长期免税待遇,特别是汽车和汽车零件、若干类手表以及多种机器和设备,日本还是有机会进一步加强竞争优势。
不过,根据经济学家李春顶及John Whalley撰写,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发表的论文《China and the TPP: A Numerical Simulation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Involved》(中国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对有关影响的数值模拟评估),鉴于中国贸易活动的地理和产品组成特点,整体上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仅属轻微。论文并预测,多个非TPPf国家亦会蒙受损失,而所有TPP成员国将明显获益。中国若加入TPP集团,显然会因此受惠,其他成员国亦然;在这情况下,非TPP国家承受的负面影响将会更大一些。
对其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影响
一般相信,若中国置身TPP之外,会减低其在亚太区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忧虑可能言过其实,原因是中国已和区内多个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东盟、智利、秘鲁及新西兰,也正与日本及南韩就三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另一项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区域性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出现,将形成全新的经济及贸易区域,涵盖东盟十国,以及澳洲、中国、印度、日本、南韩和新西兰。
另一方面,TPP的谈判很可能妨碍其他自由贸易协定的订立进程。TPP对RCEP的谈判有何影响,实在值得注意。参与RCEP建立过程的f6个伙伴国家,本身已经和东盟订立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预料这项新安排将会扩大现有的区域架构。假如磋商成功,RCEP将是一项现代和高质素的协定,有助推动未来经济增长、发展以及伙伴国的整合。来自RCEP国家的经济部长相信,这个自由贸易区有能力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市场,占全球GDP近30%,全球贸易29%。
对香港作为区域商业枢纽的影响
服务业占香港GDP超过90%,有许多机会受惠于区内的自由贸易协定。如果这些自由贸易协定在开放产品贸易以外,也强调全面经济合作,例如外商直接投资及投资便利措施,会对香港更加有利。自由贸易协定有助造就欣欣向荣的区域经济,香港凭着自身优势,包括世界级商业及基建设施、广泛的国际商业网络,以及东西方交汇的有利位置,必能从区域经济发展中受惠。
香港在中国内地及邻近国家拥有广泛的商业网络,在区内贸易中占有很大优势。香港除了是转口枢纽外,也是多家跨国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及办事处的首选地点,有助他们管理区内的贸易及投资业务。香港也是开拓亚洲市场的理想平台,特别是中国内地市场。香港可以受惠于区内的自由贸易协定,但裨益程度,取决于协定涵盖的范畴或全面性,以及是否包括内地,这是关键所在。
但凡涵盖内地的协定都可以惠及香港,包括任何自由贸易协定、RCEP以及有中国签署加入的TPP。假如最终通过的TPP,或任何其他重要和相关的自由贸易协定没有内地参与,香港将难免蒙受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