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开发园区“走出去”的思考
长沙市商务局 文解亮
2014年11月17日
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10月30日下发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形势下要“努力把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同时在提高投资质量和水平方面,要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推动国家级经开区‘走出去’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区内企业‘走出去’”。所谓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指国内企业在境外建设的或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带动和辐射能力强、影响大的加工区、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域。虽然国务院文件说的是国家级经济术开发区,但笔者认为对于所有的开发园区都具有导向作用。
- 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我省“走出去”意义重大
第一,境外经贸合作区以政府的支持为后盾,避免了我省单个企业实力弱小的风险。当前的国际市场是一个变幻莫测、竞争激烈的市场,主要的国外垄断企业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市场,在此环境下,我省相对弱小的企业单枪匹马闯荡国际市场,必然面临太大的风险和压力,很难能够取得成功。境外经贸合作区以两国政府之间的协议为基础,以中国政府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依托开发区强有力的管理和服务,以“抱团”的方式集体“走出去”,能够抵御和排除风险,增强企业境外投资成功的概率。
第二,集群方式“走出去”能够发挥集群效应。集群的方式有利于我省企业之间产生互补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我省产业境外投资集中度,有助于减少无序投资的资金资源浪费。同时,集群的企业形成一个整体,增强了竞争力,也拥有了更大的与东道国政府谈判的实力,有利于争取更加优惠的政策。
第三,境外经贸合作区能够提升我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增强竞争力。我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不足,对于国际市场的了解也不够,我省的开发与区如建立了境外经贸合作区,则为我省或国内其他企业提供了一个体验国际市场环境、培养国际经营经验的平台,同时国外广阔的市场也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扩大规模提供了发展机遇。
第四,境外经贸合作区能够规避贸易摩擦和争端,有利企业跨国经营。我国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已经引起了主要贸易伙伴的强烈不满,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出口形势已经严重恶化。此时企业“走出去”,一可以规避贸易摩擦,二能够消化过多的外汇储备,从而减少国内的货币流动性,对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样起到积极作用。
2006年,经过尼日利亚政府同意,拉各斯州政府在靠近大西洋的莱基半岛划出30平方公里土地,交由中尼双方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特许经营开发50年。中方由江苏江宁开发区、中铁建(含中土公司)、中非发展基金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该公司再与尼日利亚拉各斯州政府所属的一家公司组成合资公司开发、运营莱基自贸区。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项目由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云南省海投公司)主办,并与昆明高新区合作开发,目前项目在积极推进中,昆明高新区考虑占有中方股份的10%,实质性地参与到开发区的建设中。根据高新区之前提出的“区、市、省、境外”四级合作的思路,此次预计占用开发区1平方公里的面积打造高新区的境外园。目前,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已达30多个。
二.我省开发园区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开发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吸引了大批外商和国内企业前来落户投资,初步形成了规模优势。
1.园区数量大幅增加,承载能力不断提高。2013年底止,全省共有127家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3家,省级开发区67家,省级工业集中区45家,国家级综合保税区2家。园区累计已开发面积达882.56平方公里,各类入园企业26140个,期末从业人数243.90万人。园区单位土地税收产出强度为8432.20万元/平方公里。
2.园区实力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不断扩大。2013年,全省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4453.85亿元,上交税金744.19亿元,利润总额1141.74亿元,出口交货值1004.10亿元。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株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湖南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家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过千亿。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位更加突出。
3.基础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规模扩大。2013年,全省园区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386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4.44亿元,占全省比重26.1%,,单位土地投资强度为5.44亿元/平方公里,。全省园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35个,实际使用外资43.62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的50.1%,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实施内资项目1604个,占全省项目总数的31.2%,实际到位资金1020.04亿元,占全省比重的35.4%。
4.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加大,发展成果明显。2013年,全省园区R&D经费支出总额达443.68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717.20亿元,拥有专利授权量12548件,尤其是12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成果更为明显,共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975个,从业人数26.22万人,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64.92亿元,分别占园区比重的44.1%、32.2%和40.7%。
湖南开发区建设虽然规模扩大、实力增强,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产业雷同,部分园区特色不明显。园区项目结构不合理,一般性项目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未配套项目多,完善配套项目少。如:全省80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中,一半以上的开发区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并且分散在除怀化和湘西州外的12个市州。有的园区主导产业门类齐全,包括建材加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医药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制鞋、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首位度不高,产业关联度低,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条不长,无法形成配套产业集群。二是承载能力不强,园区企业面临诸多困难 如、部分园区实际使用外资或内资为零。有28个省级园区和14个省级工业集中区实际利用外资为零,占园区总数的39.3%,有5个省级园区和9个省级工业集中区实际利用内资为零,占园区总数的13.1%;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实现利润、上交税金、R&D经费支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出口交货值增幅回落不一。三是园区企业面临种种困难。生产要素供应成本偏高, 园区企业用工缺口大,企业融资难。四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攀比,省内园区间的争夺项目,土地等资源使用上竞相优惠,恶性竞争,无法体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无法形成产业配套和优势互补,严重削弱了园区竞争力。
三.推动我省园区“走出去”的建议
2006年,国家决定启动建立5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计划后,黑龙江、吉林、广西、内蒙、江苏等省率先开始了有开发区或企业牵头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今年11月2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低碳生态博览会暨“走出去”发展论坛上,江西省政府领导表示,江西将大力支持企业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引导重点产业企业“走出去”,推进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江西“走出去”的升级版。作为经济活力领先中部的湖南,开发园区“走出去”已经时不我待。
(一)政府规划引导,园区自主建设。一要制定我省“走出去”的战略规划。“走出去”已经上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国家已有规划和配套措施,我省在这一方面还是短腿,企业如何“走出去”,有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但开发园区如何走出去、我省如何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尚无规划。二要对开发园区发展实行分类指导。我省有127个开发园区,其中13个国家级园区,2个保税园区,数量不少,现在应实现园区的发展由数量扩张往质量提升转型,由着重国内竞争往国际国内并重发展转型。三要整合开发园区服务机构。目前,开发园区管理、指导和服务职能分散在发改、经信、商务、科技、农业等部门,支持力度不一,政策多样。要实施省内园区“走出去”战略,应该整合上述部门分散的开发园区服务职能于某一个部门,集中各方面的资源编制开发园区走出去规划,实施对我省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支持和服务。
(二)充分利用支持政策,形成外发合力。一是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园区用好用足国家对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支持资金和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扶持政策,以及外贸发展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政策资金,市、县财政也要对境外园区的开发和滚动发展提供贴息和支持。二是要形成省里支持发展的合力。湖南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如《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省政府还设立了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三是要推进“走出去”便利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和简化办理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口岸通关方面,实行“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高效通关模式。四是要加大对建设境外园区的宣传。湖南省园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境内外贸易投资和招商洽谈会、博览会等平台对建设境外园区作专题推介,鼓励园区往境外拓展开发,增强境外园区吸引力,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提高境外园区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投资发展环境。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我省境外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功能,建立健全境外园区管理制度,提高境外园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为我省入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生产环境和经营环境。加强对人员的安全保障,完善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为企业能够进得去,留得下,能发展,能盈利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跨国并购加速和产业资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选择“金砖四国”、东盟、“一路一带”国家及部分南美、非洲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建设境外合作园区,积极探索境外“筑巢引凤”的新路子。通过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有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工程机械、食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粮食种植加工和文化餐饮等行业到境外园区投资办实业,尤其是引进省内技术先进、品牌优势强的大型企业进驻园区,提高项目投资成功率,做实、做强、做大境外园区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我省金融机构对我省园区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项目融资支持,探索新的融资业务和渠道,积极推动银贸合作。同时创新担保品种,加大担保扶持,积极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境外园区建设项目提供信贷保险支持。
(五)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的载体作用,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要增强境外园区对省内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条,完善加工配套环节,促进境内外产业联接互动和有机结合,形成以现代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及其设备制造、湖湘特色文娱健康实业、湘菜餐饮等行业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跨国经营集团。发挥境外园区在信息、市场、营销、法律法规、公共关系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境内企业、园区、基地在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有效流动,引领省内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