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讯 今日(22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我国重点船舶企业抓住全球造船市场活跃的机遇,积极开发节能环保船型,承接新船订单持续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船舶企业工业产值下降,企业经济效益降幅也较大。
具体来看,1~10月份,全国造船完工348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4%。承接新船订单464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78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比2012年底增加10.2%。1~10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293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5%;承接出口船订单43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8%;10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031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4.2%、92.6%和87.5%。
与此同时,1~10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96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490亿元,同比下降23.3%;船舶配套企业210亿元,同比下降18.7%;船舶修理企业99亿元,同比下降9.8%。1~10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346亿元,同比下降22.6%。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100亿元,同比下降24.5%;船舶配套企业39亿元,同比下降17.1%;船舶修理企业62亿元,同比下降15.6%。1~10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2亿元,同比下降13.9%。利润总额52.3亿元,同比下降49.8%。
在21日召开的首届2013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专家表示,当前全国造船完工、全国完工出口船总量均呈下降趋势,中国船舶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处长由淑敏指出,我国高端船舶制造技术水平与国外有相当的差距,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等矛盾凸显,接下来应加大技术研发、提高关键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中国未来应以船舶工业为纽带,形成海洋运输、油气开发等产业联盟,开拓国内市场,摆脱船舶工业长期以来依赖出口的现状。
其实,近期以来,针对船舶行业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2013年8月,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年-2015年)》公布。11月13日,工信部制定发布《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分析人士表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是我国造船业未来复苏的必由之路。产能过剩,企业生存艰难正是行业兼并重组的最佳时机,中小航企必须要被淘汰,以优化、规范行业竞争。 但去产能的方法并不单一。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地方政府缺乏行业去产能的主动性,行业去产能可能是某些企业在经营状况恶化下的被动选择,因此在没有新建产能加入的情况下,更看好现有企业间重组和调整以及业务和生产技术的升级进程。而此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支持造船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