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出口信保,防避走出去风险
长沙市商务局 文解亮
2015年7月28日
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7月24日发布了《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三条提出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及新兴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实现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应保尽保,进一步简化程序。国家出口信用保险一直在为中小企业走出国门保驾护航。
- 国际形势变幻,外贸风险加剧。
南美市场风险加大。去年,南美国家的整体经济有所回升,但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容易受到外部需求和资本流向变化等因素影响。其中,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等国的风险趋势需加以关注。委内瑞拉在宏观经济失衡和对石油经济体系过于依赖等因素的影响下经济衰退。原油生产和换汇能力的下降,也将对委内瑞拉未来的经济增长构成威胁。阿根廷受到巴西经济减速、欧债危机和秃鹫基金影响,加上趋紧的外汇、资本及进口政策产生的负面效应,金融市场动荡,资本外逃加速,私人消费迅速降温。为缓解外汇短缺局面,阿根廷政府主导本币大幅度贬值,并收紧进口管制和外汇管制政策,造成部分大型买家付款困难,拖欠中国出口企业货款。巴西则存在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投资低迷等现象,很可能继续拖累经济增长,从而升级出口风险。
北美市场整体风险较低。2014年,美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美元走强,国内消费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美国货币政策变化的可能性犹存,再加上美国经济政策调整预期的不确定性,都是影响对美出口风险的重要因素。反观加拿大,出口风险一直处于波动状态,2013年的出口风险水平相对较高;2014年虽然基本处于中等风险水平,但季度性的出口风险水平又略有上升。就2015年的整体出口风险趋势来看,北美洲的风险水平低于其他洲别。
非洲市场整政治风险较大。非洲地区政治稳定性不足、投资环境较差、政策连续性较弱等问题,都会扩大出口风险。此外,受埃博拉病毒及恐怖组织等因素影响,非洲的整体贸易收汇风险呈加大趋势。由于买家规模普遍较小、资信情况不够透明、违约成本较低,部分非洲国家的出险率居高不下,如尼日利亚等国,出险率已居于高位。而埃及、利比亚等国时有冲突发生,国别风险也值得关注。
欧洲市场风险不容忽视。欧洲经济尚未摆脱结构性失衡、内生动力不足、经济体去杠杆化等深层次问题,宏观经济风险可能影响买方的付款意愿及能力,法国和意大利的报损位居于前列。俄罗斯与欧美等大国深度介入乌克兰局势,地缘政治风险不断攀升,给出口企业和投资者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俄罗斯、乌克兰的出口风险趋势分别为上升和持平;波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罗马尼亚、奥地利等国的出口风险有上升趋势;德国、英国的出口风险趋势为中等。
亚洲市场风险低于平均水平。亚洲市场去年的整体出口风险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今年变化不大。首先,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部分外向型行业,如海运、造船等风险仍然偏高;其次,外汇风险有所上升,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波动较大,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短期内货币贬值幅度较大导致出口风险趋势上升;最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风险较为突出,如泰国政局动荡、伊拉克爆发武装冲突等。
- 出口信用保险,稳定外贸增长的国家队
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于2001年12月18日正式揭牌运营,注册资本为40亿元人民币, 资本来源为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中国信保现有19个职能部门,营业机构包括总公司营业部、12个分公司和7个营业管理部,已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并在英国伦敦设有代表处。
中国信保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外贸、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特别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支持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保障,并在出口融资、信息咨询、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为外经贸企业提供快捷、完善的服务。中国信保承保国家风险和买方风险。国家风险包括买方国家收汇管制、政府征收、国有化和战争等;买方风险包括买方信用风险(拖欠货款、拒付货款及破产等)和买方银行风险(开证行或保兑行风险)。
作为专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目前建立了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追偿网络渠道,功能涵盖损因调查、欠款追讨、物流追踪、法律咨询等多个领域,能够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高效的理赔追偿服务。实际上,信保公司专业人员还会根据买方经营情况和存续能力,帮助出口企业制定灵活务实的减损方案:如针对买方实际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帮助买方制定新的还款计划,保障出口企业债权顺利回收;针对部分企业希望维护与出险买方企业合作关系的需要,通过控制货权、设置不动产抵押或账户质押、溢价付款、附加担保等多重手段,在争取通过支持买方持续经营以改善买方偿付能力的同时,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减少出口损失。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信保累计承保金额1179亿美元,同比增加11.5%,其中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承保金额1075亿美元,总共为40000多家出口企业、境外工程承包企业和境外投资企业给与了收汇风险保障,支持了27000家小微企业实现出口102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保312亿美元,同比增加17.4%,向客户支付赔偿款1.3亿美元。可以说,出口信用保险已经成为中国促进中国外贸稳定增长、维护广大中小进出口企业利益的重要保障。
- 措施多管齐下,风险降至最低
一是查询国外买家信用度。从近几年出口保险的报损案例来看,在国外破产公司中不乏老牌企业的身影。受各国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个体买家经营状况等因素影响,企业出口商品与国外买家接洽业务时,就对方的信用度是否优良来决定是否接单。尽量选择财务实力较强、双方过往交易情况良好的买家进行交易。国外买家的信用度可以通过中国信保信用服务部查询。
二是仔细审核合同条款。签订进出口合同时,要严格审核买家发来的格式条款,并在合同中约定贸易术语、支付条件、质量异议期、争议解决方式等重要事项。必要时加上“所有权保留”、买家股东个人担保、第三方担保等条款,有效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与某些国家如俄罗斯的买家签订的合同应当保留双方签字和盖章的合同正本,为今后可能发生争执而采取的法律行动做好准备。
三是紧盯贸易各个环节。控制好买卖节奏,货物出口以后,要紧密跟进货物流转情况,督促买方及时提货,并按合同约定准时付款。定期跟踪买方经营状况,做好收汇跟踪。一旦发现买方有拒收货物、财务状况恶化、拖欠货款甚至进入破产程序的迹象,必须立即停止发货,在途货物争取控制住,避免扩大损失。当买方风险水平升高时,提高预付款比例或采取更为安全稳妥的信用证交易方式。
四是注意规避汇率风险。美银美林研究报告中指出,欧元兑美元汇率年内贬值幅度达到12%,这会对中国推动人民币贬值带来更大压力,专家认为这可能是2015年的最大风险。企业如果出口可以通过本地化投资建厂规避风险,也可以利用套值保值锁定汇率、采用人民币或当地货币结算,通过买家的境外关联公司以美元结算也是可行的办法。
企业的出口风险林林种种,有时防不胜防,建议广大中小企业投保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险,严谨科学有效地使用国际通行的方法管理出口信用风险,通过专业化手段识别国别风险和买家风险,鉴别信用风险,确保收汇安全。投保后如发生了保险范围内的风险,第一时间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报,中国信保公司将利用其海外调查追讨的专业优势和专业队伍,通过非诉协商、仲裁诉讼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为出险的中小出口企业挽回损失。投保信用保险,实际上是企业给对外贸易上一道保险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