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这一表述上的变化、演进、升华,既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这一表述上的变化、演进、升华,既是多年来解放思想的科学认识,也是探索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论结晶,更是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也必将是未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起点。 体现了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影响和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力量和节奏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决定性因素和基础性因素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层级上有高低。基础性因素处于事物的底层,是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性因素处于事物的顶层,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量级上有大小。基础性因素是多元的,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具有普遍性,权重为1/N。决定性因素是一元的,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具有特殊性,权重为1。三是过程上有先后。基础性因素是慢变量,往往规定着事物的形式,影响着先期的起点。决定性因素是快变量,往往规定着事物的内容,左右着后期的结果。
展示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一是拓展市场经济规律研究新空间。资本主义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政府市场“双失灵”的弊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决定理论一经提出,必将推动政府与市场“双协调”这一核心理论问题的崭新探索,其真理性的科学认识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新的理论财富。二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新内涵。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从基础论到决定论,对市场经济普遍规律作用的机制、机理,影响的程度和力度,管理的制度和体制等理论问题的探索,将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三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公有制一统天下到非公经济占据半壁江山,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事实证明: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能够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市场经济理论求索,必将催生新的活力和生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奠定理论自信的基础。
引领了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历史生动表明:历次改革理论上的突破,都会引发实践上的巨大创新。同样,按照市场化、制度化、现代化的主题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展开一幅全民追梦的宏大实践。一是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升级。这是改革的总钥匙和总抓手。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深化价格、土地、金融、科技等诸多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来提高自我调节和自主发展能力。在管理体制上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二是推动经济制度的更加成熟定型。这是改革的总框架和总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凸显了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混合所有制为重要实现形式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自我创新和探索,必将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三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这是改革的总目标和总方向。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全面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将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石。
(作者系省发改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