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普华永道第八届《外资银行在中国》报告显示,在改革或调控变化带来的好处还不确定的情况下,许多外资银行对其在华战略“坚定不移”,但超过70%的银行家认为未来三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将低于20%,并对将来的资产质量表示担忧。
不久前,据港媒报道,渣打银行对外宣布将从4月1日起将合并个人银行(Comsumer Banking)和企业银行(Wholesale Banking)部。渣打此番精简构架背景为利率市场化和经济减速带来的中国银行业增速放缓。从2013年外资行公布的半年报来看,东亚、恒生、星展、汇丰等长期耕耘中国、处于一线梯队的外资行利润增速均出现了下滑。
本次普华永道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银行家认为未来三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将低于20%;并对将来的资产质量表示担忧:仅40%的银行家认为其所在银行未来三年的不良贷款率将维持在1%以下。在2012年的调查中,这一比例超过50%;将近80%的银行家认为2013年末,其所在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0%以上。在2012年,只有不到70%的银行家持此态度。
不过除了利率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上海自贸区为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带来了新的机会。受访外资行认为,将存在以下几点机遇:利用国际网络,提高净利息收益率和收费收入;利用低成本的离岸人民币来进行贷款业务;拓展金融咨询和理财业务;为跨国公司和从事海外业务的国有企业提供财务和现金管理服务;为计划在自贸区设立物流枢纽的客户提供贸易融资、租赁和保付代理服务;帮助客户在自贸区更好地管理财务风险、对冲其在自贸区或海外市场的持仓风险。
尽管外资银行的CEO们普遍乐观地认为,将来的改革会为他们带来机会,但对于这些政策和调控规定将如何适用于外资银行,以及他们是否会面临过去相同的限制(比如,冗长的分行和产品审批过程等),他们仍持谨慎态度。但是很多受访者也指出,一些变化体现了政府对于促进更均衡改革的重大承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幅放宽了对离岸人民币兑换、汇款和结算,放松了外资银行在区内设立分行的限制等。
据悉,本次报告是自2005年来的第八次年度调查, 于2013年9月至10月在北京、香港、上海和深圳开展,本次调查采访了37家在华外资银行的CEO及高管。






